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我演《范進中舉》

  • 日期:2005-07-01


標題:我演《范進中舉》

發佈時間:2005/7/1



 



--------------------------------------------------------------------------------





王鶯華 國光劇團老生演員



  前年的某天午後,我與藝術總監王安祈老師展開一次誠懇的談話,她問我是否只對老戲有興趣?我當下表達了強烈的嚐試新戲的意願,王老師馬上答應,並和劇團的劇本編修劉慧芬老師研討新本子的處理。當時劉老師手上正好有《范進中舉》的題材,她們覺得適合我的戲路,馬上就拍板定案,決定為我以「老戲新編」的創作方式,開拓我的表演空間。



  原有的老戲《范進中舉》是一齣「奚派」(嘯伯)戲,演員的表演頗為精彩,唱腔也很有味道,但情節卻顯得冗長無力,事件不夠集中,現代觀眾看這種老戲,可能會覺得節奏太過緩慢了。劉慧芬老師以精簡而不失精髓,改良而不失原味的方式,重新閱讀原著,研讀資料,以老戲為基礎,加入新鮮活潑的趣味,提煉出新版的主題思想。前後花了不少的心思與時間,一齣新版的《范進中舉》終於問世。



  當我拿到劇本後,一連串的問題與困難,馬上一一浮現。我應如何把劇本文字變成舞台表演?如何加入新意,卻仍能掌握老戲應具備的韻味?這可是個很大的挑戰。我把劇本反復看了一遍又一遍,和導演馬寶山先生討論了一天又一天,每一場的舞台調度,戲劇張力,表演重點,馬導演都以嚴謹、用心、與尊重的態度與我溝通。尤其是最後一場,也就是范進得知考中而發瘋的情節,也是這齣戲最重要、最高潮、當然更是最難表演的一場戲,在這場戲中,我以「高撥子」唱腔刻畫范進的瘋狂心態與行為。具體做法上,我以"奚派"的表演為基礎,並融合了「麒派」(麟童)的身段特色,使人物的舞台形象既生動誇張,又不失文人的氣質,來表現范進的可悲命運,與受困於科舉制度的讀書人之無奈。此外,本團琴師孫立言先生,完全以我的聲音特質所創作的聲腔,構思巧妙,婉轉動聽,韻味十足,使得全劇的音樂一如行雲流水,充滿力道。這齣《范進中舉》,就在編劇、導演與音樂等三足鼎力的創作團隊的合作下,終於排練完成了!



  不過,有句俗話說:「好事多磨」,這戲的推出過程,竟然遭遇到措手不及的困難!當所有的人,付出無盡的心血與辛勞,只待演出當天呈現在觀眾面前時,琴師孫立言先生,卻在演出前兩天,不慎摔傷了手腕,使得演出當天無法親自上場操琴,這對整齣戲及所有劇組來說,簡直就是晴天霹靂!大家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擔心這一切的努力都將付之一炬?!最後,臨時請李超老師臨危受命,接下演出的艱巨任務。但此刻,距演出只剩兩天。所有的演員與樂隊,陪著李老師加班排練,盡最後的努力,只希望演出得以順利進行。



  終於到了四月二十三日的演出日期,當天的觀眾很多,前台人聲鼎沸,熱鬧非凡;而後台的我,卻滿心涼意,思緒紊亂。這時,編劇劉慧芬老師,導演馬寶山,琴師孫立言等,都到後台來鼓勵我。他們告訴我,好事多磨,越是碰到困難,越要氣定神閒,此時正要展現自己堅強的毅力與耐力,發揮舞台劇藝與功力的時候,不要輕易被打垮,輕言放棄,就像劇中的范進一樣,一試再試,越挫越勇,決不退縮。他們的安慰,使我猶如吃了一顆定心丸,心想無論發生任何事,我都應該全力以赴,只要上台把戲演好,其他的事情,都不能干擾我的意志與行動吧!



  當我拋棄一切憂慮,全心全意把《范進中舉》演完之後,聽到觀眾席上傳來陣陣的熱烈掌聲,觀眾熱情的叫好聲時,我知道我終於不負重望,完成了演員應完成的使命。同時,最要感謝李超老師的臨危受命,薑是老的辣!李老師只對了兩天戲,卻能把戲拉得淋漓盡致,與我配合得嚴絲合縫,這就是大師級的表現。



  這次《范進中舉》的演出,讓我學到了許多待人處事的方法,同時也提高了我的舞台劇藝,我由衷地感謝國光劇團給予我的成長空間與有力支持;更感謝為這齣戲付出許多心力的全體工作團隊,大家的努力,終於有了代價。我期許下一齣更好的新戲,讓我能夠嘗試更多不同的腳色,來磨練我的舞台劇藝,更要讓觀眾不斷有好戲看,讓京劇得以與時俱進,發揚光大。是我們這一代戲曲演員的重責大任,我願為這份期待與願景,窮畢生之力,努力不懈,長久經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