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活靈活現的死亡再現──觀國光劇團《洪羊洞》有感

  • 日期:2006-01-01


標題:活靈活現的死亡再現──觀國光劇團《洪羊洞》有感

發佈時間:2006/1/1









作者 劉祖光 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博士候選人



  我們這些京劇的愛好者、學習者,於今年9月25日週日下午慕名往國光劇場觀賞王鶯華小姐主演的老生名劇《洪羊洞》,觀後十分感動,特此抒發心得如后。



  《洪羊洞》是齣許久未上演、難度很高的骨子老戲,楊傳英老師曾說,這是老生的「高級戲」之一,周正榮老師也說,老生戲裡掛灰鬍子(黲髯)的戲最難演,因為都要在平淡中表現衝突,例如《空城計》、《洪羊洞》、《桑園寄子》,可見此戲之難。此戲奠基人譚鑫培、余叔岩各自留下了快三眼及慢板的唱片錄音,雖是古樸大方一代典範,但難窺戲的全貌;楊寶森發揚光大,至少留下青年及晚年兩個版本的全劇唱念錄音,前者帶「孟良盜骨」,所有角色齊全,後者已製成音配像,楊三爺則各自表現了中規中矩與深沉醇厚的特色,尤其晚年版本中,嗓音雖不如前,但行腔更見細膩,火候愈加老到,如泣如訴,把人之將死其言也善表現得淋漓盡致。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老伶工的餘音聽得再多也不及看一次現場表演,王鶯華小姐的《洪羊洞》才是我們這個時代的成就,是我們這個時代對譚、余、楊的繼承改造,是我們這個時代對這齣名劇召喚的心聲。那天著名的「洪三段」之好不必說了,「半日閒空」的「半」字更上了口,可見考究,尤其難度最高的幾大段散板唱來全無冷場,王小姐充份發揮她的嗓音天賦特質及行腔精準細膩的一貫特長,可說在楊派唱腔中注入余派唱法,兼顧大方與細緻,每個腔每個字都緊扣住觀眾的視聽,有位前輩觀眾甚至說,她連「孟良盜骨」中「小心了」的「小」字都念得深得楊寶森特重上聲字的三昧。



  鶯華小姐這齣戲是「活」的。她以多年的表演經驗,深入楊延昭心境,不但「唱」出戲味,也「演」出劇魂。我想,周正榮老師說灰鬍子老生戲最難,要寓衝突於平淡之中,那《洪羊洞》應是最難了,因為這齣戲的衝突是「生難敵死」的「絕對」衝突,卻又是人生荒謬的真實;頗有智慧的原劇作者,把孟良、焦贊、楊延昭三人的死連在一起編成這齣「三星歸位」,讓焦贊死於親密戰友的斧下,三位情同手足的將帥在掃平狼煙後尚不及享受戰果便被死亡巨口吞噬,以王安祈老師所謂「死亡的印記」集中表現了楊家將的「反抗絕望」、「絕望地反抗」,既道盡了人生殘酷的本貌,天下、家國無不如此,但也似與觀眾共勉「人生當如是也」,有為者亦若是。鶯華小姐的眼上、手上都是戲,與柴夫人、宗保訣別時真的「執子之手」,最後四鬼魂出場把「籠照全劇的死亡氣氛」烘托到頂點,傳神地表達生死一體的整體感,而最後她在「無常到萬事休去見先人」唱完後好像真的瞳孔放大,...都是精彩萬分的表演──她把「死亡」演得「活靈活現」,真是內容與形式的統一。



  現在看京劇的人少了,但真正的好戲、好演員,還是不會也不應寂寞的。謹以此短文為她(他)們喝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