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豫劇《劉姥姥》跨界論壇〕報導

  • 日期:2006-06-30


標題:〔豫劇《劉姥姥》跨界論壇〕報導

發佈時間:2006/6/30



 





 



 



  豫劇隊與高雄市文化局圖書課協力規劃,五月初展開「共讀紅樓夢系列」活動,呈現如繪本故事、特展、研習會、紅樓夢養生餐、豫劇《劉姥姥》、以及跨界論壇等藝文、戲曲與美食結合的藝術文化新貌。

六月八日上午,豫劇《劉姥姥》首演隔日,各界學者專家齊聚於高雄市文化局圖書館四樓表演藝術資訊館,為「豫劇《劉姥姥》跨界論壇」獻聲建言。



  高雄市文化局張處長致詞表示,此次與豫劇隊合作過程造就產、官、學跨領域協力合作。「豫劇《劉姥姥》跨界論壇」不啻為表演藝術跨界的創作養成,促使地區藝文有更寬廣的發展空間。

豫劇隊韋國泰隊長也表達產官學合作模式有助豫劇隊的未來發展,以及豫劇隊帶動南部地區藝文風潮的長遠使命,如同王瓊玲副教授的妙喻─「一箭數鵰」,多面向的創意行銷已另闢蹊徑。



  豫劇《劉姥姥》移植自豐潤評劇團同名劇目,二○○四年雙方在長安大戲院結下這段因緣,河北省唐山市豐潤區孟副區長率團來台祝賀。席間,董玉梅副團長,把愛說、愛笑、愛唱的評劇「劉姥姥」重新現臨南台灣,與會來賓意猶未盡要求下的安可曲則是趣味橫生的「螃蟹宴」,為跨界論壇渲染濃郁的《劉姥姥》氣氛。



  第一場座談由蔡欣欣教授擔任引言人,出席的學者專家有舞蹈界教育家周素玲老師、政大中文系侯雲舒助理教授、高雄師範大學美術系洪根深教授、中正大學中文系王瓊玲副教授、台南藝術大學中國音樂學系賴錫中副教授。飾演劉姥姥的王海玲女士也到場聆聽。



  周老師首先說明舞蹈的純抽象式表演不同於戲劇,豫劇皇后王海玲女士是一位好演員,更是出色的舞蹈家,她的肢體律動演活了各類角色,包括《劉姥姥》。該劇運用旋轉舞台加速換景使戲劇節奏更為流暢。

侯雲舒老師就戲劇理論角度提出「劉姥姥」的重要性,認為第一幕似應再簡化些,可利於全劇高潮的第三幕將之戲分加深。



  長於美學藝術的洪根深教授贊同舞台設計靈活運用鏡子的反射、折射、透明等功能營造戲劇氣氛,而背景片的稜線搭配旋轉台的曲線更是相融不悖。惟舞台鏡框(年畫軟景)的色彩飽和度不足,不易顯出戲劇張力;結束前,鏡片應處理為蒙塵狀以呼應榮寧二府的衰微。



  專研紅學的王瓊玲副教授暢談紅學意趣,並建議不妨一窺紅學奧妙、強化文本閱讀,將有助於提昇演員表演視野和深入瞭解劇中角色的微妙心理變化。



  中國音樂名家賴錫中副教授從藝術行銷層面思考,建議劇隊若能隨劇創造膾炙人口的主題音樂,甚而與音樂名人如譚頓(電影臥虎藏龍配樂)聯手,借力使力,可望帶動嶄新風潮。



  第二場座談由陳芳教授引言,豐潤評劇團電視演出監制劉作民先生、戲曲音樂作曲家許寶勛老師、編劇家劉慧芬老師、導演呂柏伸老師,一一分享創作心得。



  劉先生認為移植劇目的合作方式可為劇種注入新的生命力,《劉姥姥》之於豫劇、評劇是成功的開端。許寶勛老師談及,既要創新又須保留劇種特色確為一大難題,每次合作都是新的挑戰。劉慧芬老師就其身為編劇的一貫開闊心境呼籲大家勇於發聲,「畢竟,不同的聲音有助激發靈感,也會提醒我所忽略的事情…」。呂導演謙稱不懂傳統戲曲,導《劉姥姥》的最大收獲正是受教於眾,尤其排除「為誰而演」的困惑之後,這齣戲的風格也就越來越明顯。



  因午、晚兩場演出在即,座談於中午十二點三十分結束。《劉姥姥》藉由難得的跨界論壇掀起紅樓夢系列活動高潮,為南部地區的藝文發展開創了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