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原來我們都是戲迷

  • 日期:2006-06-30


標題:原來我們都是戲迷

發佈時間:2006/6/30











原來我們都是戲迷

陳德新 行政院第六組組長



  國光已跨過第一個十年,而這十年也是我個人從喜歡戲劇到成為戲迷,進而上癮的過程,當然,其中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國光十一年來所展現的作品,年年有大戲,且一齣比一齣更精彩。尤其近五年來,無論在京、豫劇,都能推陳出新、與時俱進,不但建立自己的口碑,且能將以往的通俗作品詮釋得更符合現代社會的脈動。我們可以從近年觀眾結構的變化窺見一斑,數年前的觀眾多為上了年紀的資深戲迷;但現在已是老、中、青、少各種年齡層具足,這說明了國光的戲劇發展,不但涵容傳統文化內涵與智慧,更能掌握現代藝術本質與社會脈動,其所淬煉出來的成果,已不僅是傳統戲劇的昔日風華再現,而是一種脫胎換骨後的獨領風騷。



  就以民國九十一年「閻羅夢」(天地一秀才)為例,該劇取材於明朝馮夢龍「喻世明言」第卅一卷「鬧陰司司馬貌斷獄」,該故事原在勸人樂天知命,誠如原著開宗明義所言:「世事屈事萬千千,欲覓長梯問老天,休怪老天公道少,生生世世宿因緣」。「擾擾勞生,待足何時足?據見定,隨家豐儉,便堪龜縮,得意濃時休進步,須防世事多番覆,枉教人白了少年頭,空碌碌。」經總監王安祈教授修編之後,加入現代感的生命涵義,突破懷才不遇、激憤批判的常見類型,而是經由人生長河、歷史長流,重複錯誤、循環理想,或許正因無數人生缺憾,才能互補育成圓滿,成就了宇宙的全貌。無怪乎該劇風靡兩岸,一度成為兩岸文化交流之主角。



  而今年的「金鎖記」改編自張愛玲的近代小說作品,不論是情節鋪陳、內心情慾糾葛的壓抑與宣洩,乃至生命價值的告白,幕幕精彩、扣人心弦,因此今年5月底在城市舞臺連續三天的五場公演,場場爆滿、座無虛席,甚而一票難求,觀眾無不驚嘆激賞,體認何謂「除卻巫山不是雲」。我們於此也提出一項建議,希望這齣具時代藝術意義的精美作品能經常演出,讓尚未見識者能有機會接觸感動,也使十年、五十年乃至百年後從事演藝者,能以續演此戲為傲。



  在此,個人還想利用機會感謝國光每次的絕倫演出,提供我和老長官重逢的機會,李前院長煥及郝前院長柏村都曾是我的老長官,平時見面不易,但每逢公演時,也成為我瞻仰老長官們奕奕神采的時刻,云何有此殊勝因緣,原來我們都是戲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