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鑽進老箱房

  • 次標題:認識京劇後台的戲箱與箱管
  • 文:高美瑜 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戲劇學系博士侯選人
  • 圖:國光劇團
  • 點擊數:5465
58度金門高梁是後台師傅用來除去行頭汗臭和殺菌的法寶。

每個戲班都有間神秘的老箱房,裡頭推放著各式或大或小、或長或方的老戲箱,別看這畝小天地總是昏暗窄仄,彌漫著汗水混合高梁而蒸騰揮發的複雜氣味,還有諸多神秘的禁忌,然而它卻是打造戲劇世界裡,所有帝王將相、才子佳人、販夫走卒乃至神仙妖怪的萬能百寶箱。戲台上視線所及之物,除去演員,舉凡角色人物從頭到腳的外在裝扮─「行頭」(ㄒㄧㄥˊㄊㄡˊ),還有標誌戲劇情境的桌椅、景片、大小道具─「砌末」(ㄑㄧㄝˋㄇㄛˋ),都屬於箱房管理人員─箱管(箱倌)師傅的轄理範圍。


在箱房裡,老師傅最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是「寧穿破不穿錯!」意思是說,演員即便是愛美、趕時髦,在扮演各種角色時所著行頭,無論是樣式、色彩、紋飾、質料,都得依照歷代前輩藝人根據人物的年齡、身份、氣質、性格、職業、貧富、遭遇,甚至是表演程式需求……等,多方面考量所訂下的分類原則,縱使衣飾有些許的蟲咬蟻蛀,也不可逾矩穿搭,歪曲了人物的形象。


然而戲台上的人物成千上萬,每個角色從頭到腳穿戴配飾少說十件上下,在這個智慧都藏在手機裡的時代,沒有個八台唉鳳、十台平板,誰記得住這些繁瑣的規則呢?別著急,國光劇團後台「扛霸子」六哥邱海訓告訴我們,戲曲故事橫越數千年,若依各朝各代背景來設計每個人物的造型,那才真是浩繁無章,因此這些規則反而是化繁為簡,只要在戲曲世界浸潤夠久,自然可以抓到其中的原則要領。


例如京劇的行頭大多不受時代、季節和民族限制,但基於中國自古便有華夷分別的思維,漢民族以外的滿、蒙、回、藏族群,皆以京劇形成時期的清朝旗人服飾為參照樣本,有時再加上翎子、狐狸尾等配件來裝飾。其他搬演漢族故事的劇碼,主要都是以明朝的漢民族所穿之服裝樣式為主。懂得這個原理,至少可以對番/漢加以區別。


當然更重要的是,箱房裡還有眾多超級金頭腦的箱管師傅各司其職,一代又一代口傳心授地將這些穿戴葵花寶典傳承下來,由經驗豐富的斲輪老手嚴謹把關,演員絕對安心。是故,前文提到所謂「老」箱房、「老」戲箱、還有「老」師傅,並不意味著京劇後台存放行頭砌末的樓房年久失修,或者收納服飾的衣櫃破舊,當然,箱管師傅更不必是老邁衰朽。這裡所說的「老」,實際上是指依循著「老祖宗」智慧來運行的衣箱管理法則─「五箱一桌」。


「五箱一桌」等於六個不同的行頭砌末管理部門,其中「五箱」是指「大衣箱、二衣箱、三衣箱、盔箱、旗把箱」,而「一桌」就是百變女王的梳裝台,專門為「旦」行女性角色做造型的「包頭桌」。[1] 那麼這些箱子裡都裝些什麼呢?相信熟悉國光劇團歷年創新劇目的朋友,對於《百年戲樓》裡黃毅勇飾演鳴鳳班管事的貫口表演一定是印象深刻,從他的台詞內容,我們可以快速概覽後台戲箱的樣貌:


「大衣箱」蟒袍、官衣、開敝、斗蓬、男帔、女帔、褶子八件;正黃、正紅、藏青、水藍、淺灰、粉紅、全黑、全白,男女各一;


「二衣箱」大靠、軟靠、箭衣、馬掛、抱衣、抱褲、幍子、大帶;


「三衣箱」帶管「靴包箱」坎肩、腰包、水衣、胖襖、厚底、薄底、夫子履,各一十四雙、彩鞋二十、蹻七付;


「盔頭箱」、「旗把箱」刀槍把子、守舊台幔、前臺桌椅、後臺妝鏡,一併在此,清冊呈上!


當然基於表演上的考量,這份念白中的清冊未能一次全表,只羅列出各衣箱部分的內容,但也足以讓我們窺一斑而知全豹,以下簡單解說各衣箱的責任分工和特色。


大衣箱


一口戲箱訴說一個戲班的興亡,大衣箱掌管文戲角色所穿的戲服,它是戲箱之首,自然也象徵著戲班的命運,所以裡頭擺放第一件戲服就叫做「富貴衣」。此衣通常由未發達的落魄文人所穿,取其「眼下雖窮困、將來必富貴」的寓意,將它置於衣箱上層,便是為戲班討個吉利。另外,在戲班裡有著僅次於祖師爺般神聖地位的木雕小娃娃「喜神」或稱「大阿哥」、「彩娃爺」,也永遠是面朝下的安放在大衣箱裡,保佑著戲班,因此後台第一條禁忌便是大衣箱絕對不能坐!


大衣箱


二衣箱


二衣箱放置武戲角色所穿的服飾,上自元帥將軍,下至綠林好漢,不分男女,但凡劇中需要舞刀弄槍、飛簷走壁的人物,他/她的更衣室必在二衣箱。此箱最特別的服飾稱之為「靠」,即是武將所穿的戰袍鎧甲,背上有四支放射狀「靠旗」插在「靠巴掌」裡,平常與「靠身」分開,演出前,再由二衣箱箱管用繩索幫演員「紮靠」。整座「靠」重達三、四公斤,師傅必須掌握好力道,讓「靠」穩穩貼在演員身上緊而不麻,在台上才能自在地舞動翻跌。


二衣箱


三衣箱


三衣箱通常放置太監、皂隸、龍套等次要角色的服飾,同時也管理護領、胖襖、水衣、彩褲、靴鞋、彩匣子……等舊時藝人跑江湖搭班需自備的貼身用品,因此也稱做靴包箱、雜箱。


三衣箱


盔箱


盔箱負責管理所有角色頭上戴的盔、冠、巾、帽,還有臉上戴的各式髯口,以及各種裝飾於頭部、臉部的配件,如面牌、翎子、狐狸尾、甩髮、耳毛子……等等。戲曲演出翻滾撲跌動作誇張,這些盔帽飾品戴在頭上必須能穩妥不掉。因此,盔箱師傅必備的獨門功夫就是幫演員勒(ㄌㄟ)頭。正所謂「勒早了吐,勒晚了誤;勒鬆了掉,勒緊了哎哎叫」,鬆緊高低全靠師傅一手掌握,分寸拿捏實屬不易。


盔箱


旗把箱


如果把戲班後台比作軍營,那麼旗把箱便是名符其實的器械室,裡頭排列著舞台上所有的刀槍劍戟長短兵器,以及車船馬旗,平時閒入不得亂入,因為關老爺用的青龍偃月刀,也以紅布裹住刀頭置放於其中,據說若有人在沒演關公戲時不小心動了關刀,當晚演出必有人會出彩見血,不可不慎。


旗把箱


以上說明,僅僅點出了箱房裡大略的管理法則,而這些也只是箱管師傅千百樣工作瑣事中的鳳毛麟角。事實上「魔鬼就藏在細節裡」,實際運作時,每一個環結都有訣竅、都有講究。下次在後台遇上箱管師傅,千萬別再誤會他們只是幫演員穿衣戴帽的工作人員哦!







[1] 關於包頭桌的簡介,詳見高美瑜,〈百變女王的梳妝台──京劇後台包頭桌工作現場直擊〉,載《國光藝訊》91期,頁30-31。